互动课堂
什么是核黄疸?为什么出生几天内新生儿使用抗生素要特别小心?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2-12-29 14:54:41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后入侵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引起的新生儿严重脑损伤。由于胆红素常常造成基底神经节、海马体、下丘脑神经核和小脑神经元坏死,死亡新生儿相应部位的神经核可见黄染,故又称核黄疸。
核黄疸是严重的新生儿疾病,我国流调数据显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高胆红素症4.8%。基本病因就是由于增加的大量的胆红素超过了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时,使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增加,游离的胆红素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得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细胞沉积,最终导致胆红素特征性的脑损伤。胆红素脑病进展较快,患儿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根据具体的症状特征,临床上通常将胆红素脑病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胆红素脑病可防、难治,积极预防胆红素脑病是关键。如干预不及时,使患儿发展至后遗症期,则无法逆转病情。
出生几天内新生儿正值新生儿黄疸期,本身就有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尤其是早产儿,胆红素升高时间会更长。全球范围内,新生儿死亡约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4%。其中约三分之一是由新生儿感染引起的,包括脓毒症、脑膜炎和肺炎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新生儿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不足,新生儿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疗程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大难题,抗生素选择需要特别小心。出生几天内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感染,选择不影响胆汁代谢的抗生素,如永抗其抗菌力强,且不干扰胆汁代谢,可与钙剂同用,具有特别临床意义。
